分類信息網站招聘:錄取容易上班難
作者:尤歆飛 郝俊慧 時間:2012/9/8 閱讀:1679次
雖然姚晨每天在廣告上喊著“上趕集找工作……”可到底敢不敢在這些分類信息網站和SNS網站上找工作,還真是一件考驗眼力和勇氣的事。翻開趕集、58同城、百姓網等網站的招聘頻道,“一線品牌服裝化妝品招聘專柜營業(yè)員!市中心大型百貨商廈上班,做一休一,底薪3500元外加提成……”“學歷、經驗只是浮云,只要你敢沖敢闖,機會就屬于你!”隨處可見,甚至被作為置頂廣告推薦,但記者調查發(fā)現,這些看似條件優(yōu)渥的招聘信息,有點不靠譜。
記者暗訪:錄取容易上班難
記者在58同城和趕集網上看到,有多家公司招收營業(yè)員,各種品牌隨你挑,而且不需要任何簡歷,帶著身份證直接到現場面試就行了。記者挑選了其中兩家企業(yè)“朗堃”、“景宏”的所在地中悅大廈,進行探訪。
先乘電梯到16樓。樓層概覽圖上并沒有“朗堃”的名字,穿過長長的走廊,才發(fā)現角落中隱藏著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,辦公室門口用磨砂玻璃裝飾,外人看不到里面的情況。推門進去,里面只有兩個小小的房間。外面一間,有十余名應聘者坐在沙發(fā)和椅子上候考,兩名前臺人員時而發(fā)放候考的號碼牌,時而接聽網友打來的咨詢電話;里面有一個密閉的小屋子,應聘者依次進去面試。墻上張貼著公司的簡介,宣傳和數十家國際知名品牌有合作關系,除了招聘營業(yè)員之外,如果你想做群眾演員、商場促銷、禮儀小姐,它都能幫你搞定。
面試的過程出奇地簡單。一名自稱姓王的女考官,只是粗粗看了看記者的身份證,就表示已將我錄取。當記者提出沒有學歷、沒有工作經驗時,王考官哈哈一笑,“我們和品牌大公司有密切合作,上不上崗都是一句話的事情。你喜歡做什么?服裝、化妝品、手表?隨你挑。勞力士要不要,一個禮拜讓你上崗。”隨即,王考官話鋒一轉,嚴肅地說,鑒于他們?yōu)榍舐氄叩教帬烤€搭橋十分辛苦,需要收取一定的中介費和服務費。“一次性支付400元,我們包你一年工作無憂,一年后,如果想要繼續(xù)工作,還得續(xù)費。”
隨后記者來到6樓的“景宏”公司里,考官陸小姐連記者的身份證也沒看,直截了當談起費用問題。“你的學歷、人品、經驗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,一次性付600元,各個品牌專柜隨你挑。”她隨后抖出一疊表格說,你看,這么多人都簽了,做一休一,起薪3500元,還有提成,這么好的工作現在上哪找去?
記者在現場探訪時,一名劉小姐正巧來“朗堃” 公司辦上崗證。她向記者透露,自己通過中介應聘歐時力的專柜營業(yè)員,前前后后支付的中介費、各類辦證費總計1000元,“他們反反復復地說,健康證、上崗證沒有辦齊,就不能開始工作,現在已經一周過去了,錢倒是交得不少,工作仍然沒有著落。”劉小姐憂心忡忡地說。
向應聘者收費的多為騙子
歐時力是赫基國際商貿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。記者致電赫基上海分公司。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,公司招聘店員一般都是直招,雖然也有一些工作是通過中介招聘的,但是要求非常嚴格。“公司的代理中介只有指定的兩三家,‘朗堃’、‘景宏’不是我們的代理中介。而且,即便是從中介推薦過來的人也需要經過公司面試,不能保證人人都上崗。”劉小姐告訴記者,“朗堃”推薦她面試的那家公司,從外觀上看不出與歐時力有何關系。
勞力士(上海)公司的工作人員則直截了當地說,勞力士的合同店員都是公司直招的,不會通過中介代理。
在獵頭公司工作的小葛告訴記者,職業(yè)中介市場魚龍混雜,有少數正規(guī)中介,但大多數是騙子公司。“品牌公司在招聘兼職、臨時工等低端工作時,會通過中介公司代理招聘,但這些屬于外包員工,不跟公司簽勞動合同,只跟第三方外包公司簽;不過,品牌公司如果招聘正式員工,都會有嚴格的考試流程。而且,正規(guī)的中介應向品牌公司收取中介費,如果向應聘者收取中介費和各種服務費的,就是騙子公司。”
分類信息網難辭其咎
記者在調查中發(fā)現,這類虛假招聘信息在58同城、百姓網等分類信息網上不僅招搖過市,往往還被推到置頂的位置,也就是屬于商家付費廣告區(qū)域。58同城招聘信息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坦承,目前的置頂系統(tǒng)存在漏洞,企業(yè)只要花錢買積分,就能排到前面,“分類信息網絕非故意放任自流,因為信息量實在太大了,很難一個一個去查,很多企業(yè)改個名字,改個電話,又能粉墨登場。”她表示,目前網站也正在加強對置頂企業(yè)的審核力度。
在國外,由于社會誠信度高,社交網絡、生活信息類網站的確有一席之地,但在中國,信息審核是個大難題。滄州縱橫人才網作為專業(yè)的滄州招聘網,對在縱橫人才網上發(fā)布每一條招聘信息,要經過營業(yè)執(zhí)照備案、廣告內容審核、廣告合同確認等幾道程序,發(fā)布的信息量越大,審核的投入也越大,而對于新興的網站來說,招聘只是其業(yè)務之一,投入自然不會很大。但從法律角度而言,無論免費還是收費,網絡平臺對企業(yè)信息的真實性都有審核職責,因此,一旦出現虛假招聘信息,并因此產生糾紛,網站應對此負責。
來源:IT時報